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要求企业为反恐怖主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由此引发的一些指摘颇为虚伪。
新近实施的这项法律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为恐怖活动调查提供技术接口、解密和其它等技术支持。有批评人士认为这会侵犯隐私并对知识产权形成侵害。
这些言论漠视保护大众免于恐怖分子袭击的需要,表明了批评者在评判中国反恐行动上持有的双重标准。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恐怖主义组织都越来越借助互联网技术来传播极端主义思想、招募成员、转移资金、策划袭击和组织煽动。
网络空间不能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技术公司为反恐行动提供支持的要求是基于一种战略需要,旨在维护和平稳定、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更何况这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
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立法中明确了技术公司具有协助反恐侦察及调查的义务。
为防止立法滥用和侵犯人权,中国的立法人员已明确提出所有反恐行动都必须依法进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中方还坚持面向企业提出的技术支持要求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和授权程序,而且对相关技术支持信息的利用仅限于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机构。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任何泄露商业机密和隐私的政府机构与个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为反恐调查提供技术支持的这项要求适用于国内和国际企业。中方并没有打算针对外国企业施加任何不平等的监管压力。
要知道,一个更安全的中国将有助于优化外商在华发展的营商环境。
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以及采取双重标准将会对全球的反恐战线形成损害。如果能够时刻牢记人类的共同利益,那些批评者就一定会对此做出清晰的判断。
背景介绍:
中国首部《反恐怖主义法》施行
2015年12月27日,中国的最高立法机构通过了首部《反恐怖主义法》,期望以此来打击国内的恐怖主义并且帮助维护世界安全。
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公安部反恐怖局局长安卫星指出,中国面对的恐怖主义威胁日渐增多。“恐怖袭击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我们的安全、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他说。
备受期待的《反恐怖主义法》提议国家设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其职责将包括识别恐怖主义行动和恐怖主义分子,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反恐怖主义工作。中央政府应该对反恐计划列出的重点地区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公安、国家安全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应成立专业化的反恐部队。还应当建立国家反恐怖主义情报中心,实行跨部门、跨地区情报信息工作机制。
“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本周早些时候发表的一份声明指出,这一定义借鉴了《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联合国《消除国际恐怖主义措施宣言》的规定。
这项新法案施行的时机非常微妙——巴黎的恐怖袭击、俄罗斯客机在埃及上空爆炸、IS极端组织对人质的残忍屠杀都为全球日益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敲响警钟。
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张德江认为,制定反恐怖主义法是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这部法律确立了反恐怖工作基本原则,强化了安全防范、应对处置、法律惩治和国际合作等措施。(翻译:程云洁)
反恐训练
中国加强与外军的反恐合作
城市反恐演习
巴黎恐怖袭击为国际社会敲响警钟
特种部队进行反恐训练
反恐演习
反恐演习
炸弹排爆训练
Copyrights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京ICP备1202144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6743045